文章作者吴清华,香港浸会大学音乐学士,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硕士。本文已获得本人授权。


小编很早就对拥有绝对音感的人有种莫名的仰慕,就小编知道的大部分都是音乐天才般的存在,比如莫扎特,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,还有小编钟爱的的周杰伦,也曾在好声音被别人问过这个问题。在小编眼里,这些人就是上帝派来给我们写音乐的。



直到读了吴清华老师的这边文章,才恍然大悟,要成为伟大的音乐家,还是要有大量的音乐训练的,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正统科班出身吴清华老师的一些观点吧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


讲到绝对音感(俗称「perfect pitch」),大众到目前为止都似乎是一知半解。近来与朋友闲聊间,得知有位旧同学得到了学校合唱团指挥的职位,而受聘也是跟她有「perfect pitch」有关。或者,这种能力都予人「好劲」的感觉,劲得连其他的音乐有关能力都会相应提升。而且,拥有这特异功能的人是属于少数,或多或少会比较吃香吧?观乎大众对「perfect pitch」的迷思,笔者认为有需要在此厘清绝对音感究竟是什么一回事。另外也要讲讲较少人理解的「relative pitch」,以及为何它更应该受到重视。



绝对音感是什么


绝对音感(absolute pitch)是一种辨认音高的能力。拥有绝对音感的人,能在没有参考音(reference tone)的情况下,准确地辨认所听到声音的音高。举最简单的例子 - 当你在钢琴弹奏一个单音,拥有绝对音感的人是可以单靠耳朵准确地辨认那个单音的音高。在日常生活里,有很多具可感知(perceptible)音高的声音,就例如汽车的响号声吧,有绝对音感的人可以立即告诉你那是个什么音。绝对音感的能力跟是否有学音乐是完全没有关系的。



关于绝对音感是否与生俱来,目前还没有定论。而值得留意的是,使用较多声调语言的地区,拥有绝对音感的人的比率亦较高。在香港这个以粤语为第一语言的地区,绝对音感也是相对普遍。所以有一说指绝对音感是在学习语言的初期所形成。然而,在香港这个人人望子成龙的社会,家长们应该较感兴趣的,是自己的子女是否拥有这种令人羡慕的能力。如果没有的话,有可能透过训练而产生绝对音感吗?很抱歉,目前为止,没有证据显示绝对音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。



相对音感是什么


而相对音感(relative pitch),则是指凭耳朵辨认音程(interval)的能力。没有绝对音感的人,需要懂得辨认音程,然后靠参考音来准确地辨认所听到声音的音高。笔者自小喜欢把所听到的流行曲以钢琴弹奏出来,而能够整首弹奏之前,需要经过一个摸音的过程。这个过程牵涉的,就是对歌曲的旋律和和弦等音乐元素的准确辨认了,而这些都是相对音感的能力。基本上,所有练耳(ear training)的训练都是相对音感的训练,这包括和弦默谱(harmonic dictation)、旋律默谱(melodic dictation)、听想(audiation)、默唱等等。



赢在起跑线?


那么是否有绝对音感就等于在学习音乐的路程上领先于人呢?首先,我们要认清楚两种能力本质上的分别。绝对音感是从小就拥有的能力,不需要上任何乐理课;相对音感则是后天,透过一层层累积的乐理知识和听力训练而成。绝对音感是一种感知(perceptive)能力;相对音感却是诉诸理性(intellectuallizing),需要一套形容音乐的词汇和概念,涉及对音乐的更高层次思考。没有绝对音感,其实不会对学习音乐造成任何障碍。而对幸运的绝对音感拥有者来讲,这种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变成一种不便,例如演奏移调乐器(transposing instruments)、演奏或聆听有别于惯常的音准(alternative tunings),甚至是唱K 时把歌曲转调等。无疑地,拥有绝对音感的人只要能善用自己的能力,必定能成为一种优势,但大前提是要有扎实的乐理基础和良好的相对音感。所以说,绝对音感并非作为优秀音乐家的条件,但良好的相对音感却是不可或缺。希望大众就不要再神化绝对音感了。